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傲α扛辈唤銮康髁酥泄厣缁嶂饕逦幕娜中翁谒颊谓ㄉ柚械闹匾饔?,更指明了新时代以文化赋能思政课守正创新的目标导向和实践路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进一步挖掘好、结合好、运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作用,提升思政课引领力、感召力、影响力。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新时代思政课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根脉,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厚植思政课的历史文化底蕴。一方面要善于提炼文化精髓,丰富育人资源。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承至今凝结出了丰硕的思想文化精华,应将其转化为新时代思政课的重要育人资源。首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观念培育学生的科学意识。运用“仁者爱人”“民为邦本”“天下大同”等观念塑造学生的天下观,“和而不同”“执两用中,守中致和”“以柔克刚”等原则培养学生的辩证法思维。其次,以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学生的道德品格。善用“孝悌忠恕勤”“恭宽信敏惠”“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培植学生的伦理观念与行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思想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最后,以中华人文精神引领学生的价值取向。活用“礼义廉耻”“求同存异”等处世原则哺育学生的价值准则与行为,“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等生活理念培植学生的行为准则与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要巧于活化传统资源,释放育人活力。一是要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与精神内核的基础上,应把握时代发展趋势,顺应时代进步潮流,挖掘现代社会中先进的、新颖的思想意识形式,提炼适应社会需求、契合时代特征的新鲜元素,促进时代因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交融,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价值理念、精神内涵、实质内容等方面的现代转型,使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相协调、相贯通,从而激活优良传统资源的时代活力与文化生命力,提升育人效能。二是要拓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形式。应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创新效应,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重构文化表现形式,打造“互联网+东坡文化”“海瑞文化IP智能文创”等新文化样态;利用虚拟现实、数控技术、人机交互等数字化手段,构建“嵌入式”“沉浸式”“多模态”的新文化育人场景,如沉浸式文化体验、云博物馆、元宇宙展览等,增强传统文化资源的趣味性、吸引力、亲和力,从而引发学生更强烈的情感共鸣,实现更深刻的思想内化。
以革命文化为纽带,实现历史与现实的贯通
新时代思政课应以革命文化为精神纽带,架起历史与现实沟通的桥梁,在赓续红色血脉中实现价值浸润。一方面需传承红色基因,涵育崇高情怀。革命文化在国家救亡图存斗争中孕育而生,在民族独立解放运动中丰富成熟,流淌着中华民族浓厚的红色血脉。思政课应讲深讲透讲活革命文化精髓要义,赓续红色血脉,在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中淬炼思想自觉、凝聚价值共识、激扬信仰力量,使学生在红色情怀的熏陶下提升历史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破除历史虚无主义之弊,同时,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青年学生自觉将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作为时代新人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担当,深化实现民族振兴的理想信念。
另一方面需链接时代精神,汇聚现实力量。新时代新征程上,应进一步促进革命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双向互动,把握时代发展趋势,紧随实践变化要求,不断拓宽革命文化的广度与深度。具体而言,一是要讲好新时代红色文化故事,如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火热实践、海南人民开拓创新的砥砺事迹等,引导学生感悟新时代下的英雄精神与光荣事迹,以英雄人物为榜样示范,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二是要利用好红色物质资源,建设新时代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完善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六连岭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阵地的文化氛围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修建红色书屋、红色纪念亭、红色旅游基地等多元教育阵地,潜移默化地宣传党和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取得的显著成就与卓越贡献,使学生鲜活、生动地感受改革创新、实事求是、锐意进取等时代精神风貌,在文化浸润中提升自身思想觉悟与认知境界,积极为实现民族振兴铺路架桥、添砖加瓦。
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对话
新时代思政课应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方向引领,在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平等互动中,进一步提升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一方面,应立足现实之需,回应时代议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坚持与时代同发展、共进步,必须与时俱进地回答时代所需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一要回答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之题,深刻阐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生互促的辩证关系。二要回答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题,创新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搭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意义的生态文明体系。三要回答好和平发展之题,高举互惠、包容、合作、共赢的旗帜,建立和平和谐和睦的战略发展格局。四要回答好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之题,统筹纵深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实现“引领时代”的历史性跨越。在回应时代之声和实践要求中,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人民性、实践性、时代性和开放性,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彰显更强大、更具说服力的真理力量,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文化、领会文化、感受文化中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根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青年。
另一方面,应聚焦世界之问,书写中国答卷。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应着眼于全人类共同价值,将中华文化发展与世界文明进步有机统一起来,不仅要努力解决中国社会现实问题,更要致力于全世界共同发展议题,以广阔的全球视野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纵深发展,在积极回应世界之问不断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中,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国际引领力与显著优越性,以强化学生的文化主体性意识,坚定文化自信,引导青年自觉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弘扬者与传播者,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与影响力。(作者:谢丹 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汤瑜心 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