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元包过夜一条龙一般多少钱,微信600三小时全套人到付,200一晚同城约茶,100块钱的快餐小姐

琼海:搭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大集市式” 活动平台 让理论宣讲融入“百姓生活”
发表时间:2024-08-30 来源:海南文明网

海南省琼海市作为海南省首批、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市,经过5年多的探索实践、深化拓展,在阵地建设、活动常态、队伍建设方面都取得良好成效。但随着工作持续推进,受资金、人力资源等因素的限制,各基层所、站力有未逮,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实际需求和志愿服务活动的供给能力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日益凸显。

为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琼海市搭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大集市式”活动平台,统筹引导全市各单位、各志愿服务团体下沉基层一线,聚焦传播党的创新理论首要任务,以突出理论宣讲为主和志愿服务实践为辅相结合的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打造群众受益、群众满意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琼海模式”。

强化组织运作,贯通上下联动体系

琼海市以市精神文明促进中心作为组织依托,构建文明实践中枢指挥体系,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大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层理论宣讲小课堂”为集约型项目平台抓手,活用“点、派、接、评”工作模式,统筹引导全市9支专业志愿服务大队、13支镇综合志愿服务大队及N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下沉基层一线,结合各村(社区、农垦居)活动场地、人口分布等实际情况,分类举办“大集市”“小课堂”活动。在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主题开展理论政策宣讲的同时,针对群众实际需求,同步组织“健康义诊”“农技下乡”“爱心义剪”等便民志愿服务;“一台戏”“一场球”等文体志愿服务以及各类主题主题展,以多样形式吸引群众参与,让理论宣讲融入“百姓生活”。

目前,已开展相关活动414场,其中大集市活动139场,小课堂275场,实现全市文明实践阵地两轮次活动覆盖。

聚焦群众需求,整合资源夯实基础

坚持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深入调研全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活动场地条件及群众需求,根据各所(站)反馈意见,确定活动举办时间、地点、形式及志愿服务配给,让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准对接群众需要。在每次活动后收集群众反馈,及时优化、调整服务内容及执行细节,用真心贴近民心,变“想群众参与”为“群众想参与”。

在第二轮次的活动中,结合群众意见,将原先的传统宣讲模式改为“短快平”式的微宣讲,把单次宣讲时间缩减到15分钟左右,注重将晦涩难懂的理论转换为群众的身边故事。

做好宣讲,关键在人。我们通过完善新时代党委讲师团建设工作机制,吸纳基层一线优秀宣讲人才,将讲师队伍扩充到了55人;创新月“备课”、季“沙龙”、年“培训”工作模式,优化人才培育体系,锻造出一支“和群众说得上话”的宣讲队伍;以稿件评比、宣讲比赛等形式,鼓励全市宣讲能人制作稿件课件近百篇,为基层宣讲提供优质内容支撑。

平台效应突显,服务群众能力提升

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大集市式”活动平台的初衷,就是希望以“我搭台你唱戏”的工作模式,去解决各单位“下基层”的难点、堵点。随着活动组织运作平台的日益成熟,更多市直机关单位在参与活动的过程发现,“大集市”“小课堂”是直接触达基层一线群众的有效途径,开始主动将日常工作融入文明实践,同部署、同落实,这为我市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深化移风易俗夯实了坚实基础,凝聚了工作合力。

各所(站)在市级力量的带动和针对村级打造,带有培训性质的小课堂活动的指导下,服务能力水平持续攀升,自行组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的意愿也得到加强,特别是围绕“三农”、乡风文明“七个倡导”等主题开展的宣讲小课堂活动,已基本实现宣讲常办、内容常新、群众常到,充分发挥出了大集市和小课堂活动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积极作用,构建形成全覆盖、菜单式的文明实践活动服务网络,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凝聚起党群同心、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琼海市文明办供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