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海南省文昌市冯坡镇下宅村委会东排山村污水处理设施资源化利用项目现场,经无害化处理后的污水,变成汩汩清流流入了农田,成为了农作物的“肥水”。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以污水减量化、分类就地处理、循环利用为导向,坚持“问需于农”“问计于农”“问效于农”,了解村民需求,针对村民关心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落地措施,确保项目的建设成效。
“村里没有搞排污之前污水到处排放,现在污水处理设施改建后,二级肥水当肥料作用,三级尾水灌溉农田,大大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群众获得了幸福感?!蔽牟蟹肫抡蛳抡宕濉傲轿备刹啃碛钊锼?。
东排山村资源化示范点建设积极探索和实践“分级处理、分级利用”,根据实际需求,将现有污水处理终端进行合理化改造,并对不同阶段的污水进行资源化利用——一级就近利用、二级肥水利用和三级尾水利用。
在改造内容上,本次资源化改造以农户需求为第一原则,为了切实满足农户的用水便利,实现真正的水肥反田效益,通过采用科学的资源分级处理、分级利用方式,不但发掘了农污的氮磷资源属性,还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更促进了农业水资源良性循环。
“通过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改建,我们对原先的农污设施充分进行了三级分级利用,有效地实现了尾水的资源化利用?!蔽牟兴窬指本殖など倭樯?,根据相关测算,东排山村1号污水处理终端年利用水肥资源可达3407吨,节省复合肥使用量约568公斤,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显著。
而这一模式,也将在文昌全市进一步地推广,在新建或者改建的基础上,有效做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尾水的资源化利用。
胜少龙说,近年来,文昌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路径,开展资源化利用精品示范点建设,切实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问题,让废水变“肥水”,提高环保质效,有力推动乡村振兴。(记者 刘梦晓 通讯员 韩彩虹)